在港科大發展藍圖封面上,有個人類踏上月球的腳印,
如同朱經武不斷在新領域,留下意義非凡的足跡。
 

他繫正紅領帶現身舞台。
燈光漸暗,投影機在他身後打出一行字:
「Life without dream is dull(沒有夢想的生命是黯淡的)。」

身兼科學家與教育家的朱經武,儘管多重身分,生活卻出奇的簡單
——每日中午吃相同的三明治,服裝千篇一律,
永遠的藏青色西裝外套、米色卡其褲,以及象徵「快樂、積極」的紅領帶。
但他的夢想卻不簡單。
科學方面,一九八七年,他領導的科學小組成功利用液態氮,
將超導溫度提高至攝氏零下一百八十三度,敲開高溫超導研究的大門,
被《紐約時報》與《今日美國》評為「科學界的超級巨星」、「令世界改觀的睿智人物」。

教育方面,他上任六年內,三度獲選香港最佳大學校長,並將科大的世界排名推升至五十八名,
遠超過台灣大學的一百零八名,
以及落在兩百名之外的清華大學(編按:取自《泰晤士報》二○○六世界大學排名)。

愛作夢的小孩 小五自製收音機,偷偷收聽對岸電台

年過六十的他,個頭不大,卻精神抖擻,嗓門宏亮。
他率性自在的半倚著講台,向聽眾演講:「我們為何在此?人為什麼要有夢想?」

從小,他就喜歡走別人沒走過的路,作不一樣的夢。

他出身中國湖南,在台中縣清水鎮長大,十歲不到的個頭,
一天到晚跟在維修飛機的父親後面,看他修理機械,擔任小助手。
父親認為,「西方的富強與科技相關」,此觀念深深影響著他;
但真正體會科學發明的快樂,卻是國小五年級的一段經驗。

當年有錢人家才買得起收音機,住眷村的他卻夢想自己有台收音機。
好不容易等到農曆春節,他領到小紅包,騎上單車奔到清水鎮上爛鐵攤,
買一捆回收舊線圈,回家拆下漆包線,開始他的科學冒險。


「礦石收音機裡面有一種小礦石,你找到一個對點的話,普通廣播是震盪的,
很多廣播你聽不到,整流再直流才聽得到,」他組著組著,突然間,自製收音機發聲了,
而且,還可以聽到對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軍中電台」的聲音!

眷村長大的孩子,深知收聽「共匪」廣播的違法性,
他沒有告訴父母,把這小小的喜悅深藏心中。因為沒人敢聽、也沒人聽得到,
因此光是「聽到」這件事,就夠讓人雀躍的睡不著覺。
那一陣子,他常常晚上被子一蓋,耳機一掛,躲在棉被裡收聽。
「喔,那是非常exciting,但是那不能講,就是心裡很高興!」

那是藏在心的快樂。一台礦石收音機為他開啟了一個未知的新世界,一個鮮少人能到達的境界。

敢冒險的少年 把自己當導電體,鳳梨罐頭做出馬達

然而,在創新的道路上,布滿失敗與危險。

其後,清水國中生朱經武計畫以自製馬達參加科展,
從破銅爛鐵店買了漆包線、磁鐵,再到附近鳳梨廠撿個舊罐頭,
把鐵皮剪成馬達中間轉動的部分,左右手各拉一個電擊,把自己當成導電體,就這麼試了起來。
電流從指尖流過身體,馬達開始轉動,拿著電擊的雙手也跟著麻酥酥,
「那時候真的很高興呀,居然真的可以轉起來。手這麼抖還覺得很舒服,其實是被電到了!」

他笑說,現代父母若看到孩子這樣,一定嚇得魂不附體。
「我同意盡可能注意安全,但,你要走到一個未知的世界裡,有很多未知數,
這未知數裡面有些危險。如果我們想要樣樣百分之百的話,那社會不會進步的。」

朱經武強調,個人與社會都要有「risk taking(承擔風險)」、包容挫敗的心。
因為,「常常失敗裡面才有成功。」

不怕失敗的科學家 實驗器材化成灰,卻激發新研究方法

從小,朱經武的母親告訴他一句話:「就算是摔跤,也要抓回一把沙。」

在他心中,任何事都有所得,
就算是失敗,也要從失敗中求取經驗,切莫浪費。
母親的失敗哲學,養成他從失敗中看機會的樂觀心態,
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他說自己「失敗的經驗比成功的經驗還多」,
但就算失敗,也會「抓回一把沙」。


令他留名青史的「高溫超導體」研究成果,就是建築在失敗之上。

一九八六年,當他與研究團隊埋首提高超導溫度時,瑞士科學家卻早先一步,
將超導溫度由攝氏零下二百七十三度,提高到零下二百三十八度。
研究結果公布時,「我們是非常失望、沮喪的,心想,為什麼我們也朝那個方向走,卻被他們打敗了?」
但是,他馬上回過神來,告訴自己:重複他的結果,然後做得更好。

先前,朱經武研究小組已經發現有些不純(排列不整齊的晶體)材料有高溫超導現象,
當瑞士人搶先一步後,朱經武決定做出純的材料,也就是整齊排列的晶體(單晶)。
做單晶必須用白金坩鍋,一個白金坩鍋要價近一萬美元,非常昂貴,朱經武有三個。
然而,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天早上,他開啟實驗室大門,驚見兩個白金坩鍋因化學變化竟成灰燼!

二十年後,他仍忘不掉那天早上的錯愕,「我還記得很清楚,門打開,兩堆灰。」

這兩堆灰,成為日後成功的踏腳石。

只剩一個白金坩鍋,等於培育單晶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但卻開啟他不走傳統路線的勇氣。傳統方法是做出純的單晶樣品,
接著研究裡面的物理現象,再推論下一步怎麼走。
但這兩堆灰卻促成一個關鍵的決定:改變傳統的研究方法。
他回頭正視那些不純材料出現的超導訊號,嘗試是否有機會。


同年十二月底,他將溫度提升至攝氏零下二百二十三度。
一九八六年的最後一天,《紐約時報》以頭條搶先報導:
「兩大團隊(休士頓大學朱經武研究團隊與貝爾實驗室)在電導率領域有重大突破!」

接著,一九八七年三月,他寫下物理史上的新頁:成功將超導體溫度提升至攝氏零下一百八十三度。
當晚,他興奮得睡不著覺,彷彿重回童年時成功組裝收音機、那種說不出的快樂。
三月十八日這天被稱為「物理學的烏茲塔克」(Woodstock of physics;Woodstock是美國著名搖滾音樂節),
他在紐約希爾頓飯店召開的物理年會發表研究結果,轟動全世界。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一句話對他影響至深:
「沒有一種滿足,比你第一個人到達那個地方,來得更大。」
在他心中,當一個科學家,
就是希望能「呼吸沒有人呼吸過的空氣,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二○○一年七月,他的科學生涯出現重大轉折。
在香港科技大學董事會、前香港特首董建華等力邀,並允諾他兼顧美國實驗室之後,
他接下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開啟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接掌科大後,他飛往世界徵才,使科大教授來自三十五個國家;
他更與香港另七家大學校長連袂至中國大陸招生,用高額獎學金挖角內地狀元。
二○○六年香港科大錄取了五名內地狀元,兩名來自北京,兩名來自廣東,一個來自四川。
這些全中國的頂尖人才,不惜捨北大,來科大。

發掘人才的教育家 不要考試機器,破格讓資優生進科大

去年,科大破格錄取中五生陳易希。
陳易希在英特爾(Intel)的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IESF)中獲獎,
獲得一顆小行星的命名權,但會考成績未達入科大標準。朱經武獨排眾議邀他入學,
因他堅信大學不該只要會考試的機器,要給資優孩子機會。

現年六十六歲的他,有四個大夢:
一、找到室溫超導體;
二、發現新的物理現象;
三、將超導應用到電上面,催生新一波的工業革命;
四、在科技大學建立高等研究院。
高等研究院的構想是,邀請優秀科學家常駐,使香港科大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創新平台。

二○○五年,朱經武公布科大未來十五年發展藍圖,
文件封面上印著人類踏在月球表面的第一個腳印。
首位太空人是朱經武最愛的角色,他不斷嘗試在新領域裡,踏下第一個意義非凡的腳印。

演講末了,投影片停格於清朝詩人王國維的詩句:
「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朱經武說,四個夢當中,若有一個夢實現,「我就年輕了,可以像少年一樣的狂。」
點燃他人生的發電機,正是那不怕建築在失敗之上,
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呼吸第一口新鮮空氣的熱情。


*小辭典 高溫超導

超導指的是材料在達到某個溫度時電阻為零,目前最高超導溫度是零下183度,
但為了應用在ㄧ般環境,找到室溫超導是科學家最大的夢想,
亦即在室溫下,即可達到無電阻的超導特性,
如實現零能源耗損的電力傳輸系統、製作超導磁浮列車等。
但這個夢自1987年至今未有具體突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兪樂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