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們十九歲—悼馬兆駿 奇摩摩人2007/03/06 11:55
去年秋天在白金錄音室,如果當時我知道,那擦身而過的匆匆幾個照面,
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次碰到馬爺的話,也許我就不會那樣客套地倉促頷首、急著離開。
我會停下來,懇切地跟他聊兩句,即使只是當面跟他說,
希望他知道,那首〈那年我們十九歲〉曾深深打動已離十九歲很遠的我…也好。
印象中,那時遇到的馬爺滿面平和,壯碩的身軀表現出一份堅強與穩重,
微微的笑容裡有一種篤定,
跟我多年來聽他唱歌時厚實綿延的嗓音、與對他整個人的印象,完全吻合。
馬爺當時正在做新專輯【奶粉與便當】的後製,
在錄音室裡我常碰到相識多年的名製作人小芬姐(馬爺的妹妹),
與她聊天時她都說:「我在等我哥哥來。」說的時候臉上帶著可愛的笑容,
我知道小芬姐一直都深深地關切與敬愛著她這位才華洋溢卻命運多舛的三哥。
卻沒有想到,一個噩耗襲來,以後怕是再也聽不見小芬姐這樣滿臉歡欣地訴說著她的三哥了。
人世的際遇豈止是變幻莫測,甚且令人無法想像。聽到馬兆駿因心血管疾病過世的消息時,
年節剛過,我正開車載著兩個同事準備前往墾丁出遊,其中一人上車後提起這件事,
我驚愕地說不出話來。依稀記得前晚為了書寫一些什麼,還在聽著〈那年我們十九歲〉,
為那傷感的嗓音、與我逝去的青春深深惆悵,怎知才過了一夜,就是滄海桑田。
不認識馬兆駿,卻從來對他的名字不陌生。從民歌時期的〈散場電影〉、〈風中的早晨〉、
〈微風往事〉、〈木棉道〉,到後來的〈我要的不多〉、〈會有那麼一天〉,
他一直以一種自信而自覺的模樣停留在我腦海裡。他的創作直接而誠懇,旋律溫婉樸實,
歌詞更是坦率直白,沒有一絲裝飾造作。再聽他抱著吉他娓娓地唱起來,
你會感覺這個人完全是不慌不忙,坐在那裡穩如泰山,寧靜感受命運帶給他的一切,
不管是好的壞的,悲的喜的。
馬兆駿17歲開始發表創作,
不到20歲就成為寶麗金唱片史上最年輕的製作人(鄧麗君【淡淡幽情】專輯),
為劉文正、黃鶯鶯、鄧麗君、李恕權等大牌都製作過唱片,
為公司賺進大筆銀子,名利雙收;29歲出版【我要的不多】專輯大賣,達到人生的顛峰時期,
哪知後來卻因為父親過世、加上大麻案而跌落谷底,從此幾乎銷聲匿跡。
他成名早,卻也滑落得早,大起大落的際遇似乎引人欷噓,但我卻覺得,
從他的創作裡我總是聽到對生命當下深沈的思索,也許正是那種豐沛的情感,
和源源不絕的深邃反思,使得他的際遇比他人刺激許多。
在他淡出之後,與馬兆駿同期的民歌手,不乏有人聲名大噪,在業界闖出一片天;
而當台灣流行樂壇改朝換代,許多人漸漸忘記這樣一位優秀的音樂人時,他仍在與生命奮戰。
他在40歲時受洗為教徒,獲得新生;他是真如自己歌裡所唱的,要的不多,
正如同我們每一個凡夫俗子要的都不多,無非是「親切的微笑,真實的擁有」,
但我們總然難以抵擋生命的無常,時光的變遷。
沈寂多年之後,2006年底馬爺推出新專輯【奶粉與便當】,延續他往日的平實風格,
卻以更誠懇的心境,娓娓闡述這些年他的生活與變化。雖名為福音專輯,
卻完全不失流行音樂的調性,並非傳教說道,而是悅耳真誠的心音流動。
我很喜歡專輯封面上,馬爺那個燦爛開懷的笑容,雖然那渾圓帶磁性的嗓音已成絕響,
那份滿足愉悅的面容卻可以永留人間。
這陣子,真是演藝圈的多事之秋。剛走了一位年輕美麗的人間天使,
隨後又跟進一位年方壯盛的音樂才子。或許對大多數人而言,世界並不會因此而有所不同;
但那些美好動人的音樂,溫厚篤實的形象,卻為我們紀錄了一段質樸的過往。
今年的春天來得早,在惆悵感傷之際,只願死者安息,而願生者於茫茫俗世中,自強不息。
馬爺,電影雖已散場,但分手不感傷。願你與你的吉他在天之靈,永得平靜。
那年我們十九歲
作詞:馬兆駿 作曲:馬兆駿
那一段騎機車的往事 享受速度享受著友情
享受創作享受共同的未來 生活是如此的自由
那一段騎機車的往事 隨著週遭一直在改變
你對未來還要祈求些什麼 將來有天我們會老化
你還要去承諾些什麼 你知道我們都已長大
你還要告訴我些什麼 是夢想還是謊言
渡過高山和海洋 歲月就此流過在眼前
還記得我們偷偷摸摸學抽煙 那年我們十九歲
經過風霜和磨練 如今誰也無法再改變
還記得我們一起許下心願 那年我們十九歲
隨著時間的變遷 是否應該勇敢的面對
別再用一些安慰自己的謊言 再次欺騙你自己
啦……………………
還記得那年我們只有十九歲 現在已不再年輕
- Mar 06 Tue 2007 21:45
那年我們十九歲—悼馬兆駿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